国际博物馆日,重温总书记对博物馆工作的殷殷嘱托
党纪学习教育·学条例 守党纪 | 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国人健康手机号

发布时间:2009-11-14  来源:新华网-新华读书  字体大小[ ]

     

国人健康手机号 胡大一 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定价:29.00元

内容简介

    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是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及其病死率高居榜首,占总病死率的34%左右。在我国,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是导致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五个最危险因素。胡大一教授认为,10个心肌梗死9个可被预测,6个心肌梗死5个可被预防。掌握“国人健康手机号”14065430268,帮你构筑一道强大的生命防线,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对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胡大一教授总结为:不吸烟,管好嘴,迈开腿,饭吃八成饱,日行万步路,在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转型期,保持好心态、好心情,才会有健康的身体。

作者简介

    胡大一,主任医师、教授、欧亚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国家和首都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心脏中心主任,前任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会长等职。

    197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85~1987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和芝加哥伊利诺大学医学院进修。在我国率先成功开展射频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技术,并向全国160多家医院以及印度、越南、日本等国推广普及此项技术,先后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积极推动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和心脏外科发展,获多项国家级、省部市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并获得2001年“吴阶平杨森奖”医学一等奖,2000年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1998年获北京市先进科普工作者奖、2005年获“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贡献奖”、2006年获“中国医师奖”。

目录

序章:关于死亡的话题/1


第一章 14065430268之140
远离血压的“高级阶段”

导语:高血压——国人第一疾病 / 10
1.人体的血压如何产生 / 12
附录:血压发现的故事和血压计量单位 / 15
2.我的“片面观点”和
Bryan Williams教授的“异端” / 17
3.收缩压和舒张压:一对“冤家” / 20
4.高血压的分级 / 23
5.记住140,简易又安平 / 25
6.你的血压应控制在多少 / 27
7.高血压喜欢纠缠九类人 / 28
8.控制血压要从娃娃抓起 / 32
9.如何早期发现高血压 / 36
10.如何监测和测量血压 / 39
11.长期高血压的连锁反应 / 43
12.高血压和肾病 / 45
13.夜间多尿,提防高血压肾病 / 47
14.高血压和糖尿病 / 49
15.谁动了我们的脏器 / 51
16.危险程度评估 / 54
17.你的生活方式健康吗 / 57
18.“八分饱”及合理饮食 / 61
19.餐桌上的“降压药” / 63
20.要限酒,也要限盐 / 65
21.“镇压”之宝:放松放松再放松 / 70


第二章 14065430268之6
控制糖尿病,记住数字6
导语:一亿人的痛苦 / 72
1.揭开血糖的面纱 / 73
2.我国糖尿病发病特点和趋势 / 75
3.记住数字6,心中就有数 / 77
4.糖尿病如何发生 / 79
5.易发糖尿病的十一类人群 / 81
6.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 / 82
7.糖代谢障碍的危害 / 83
8.冠心病与糖尿病 / 84
9.糖尿病的征兆和诊断 / 85
10.血糖比尿糖更重要 / 87
11.饮食干预血糖 / 88
12.运动消减糖尿病 / 90
13.糖尿病的预防 / 92
14.当糖尿病遭遇低血糖 / 93
15.血糖的自我监测:
强调空腹血糖的重要性 / 95

第三章 14065430268之543
总胆固醇达标值
导语:胆固醇,多种疾病的元凶和帮凶 / 98
1.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冠心病 / 100
2.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 / 102
3.降胆固醇 牢记“5、4、3” / 104
4.正常人每天需要多少胆固醇 / 106
5.高脂血症:总是“突如其来” / 108
6.血脂高能发现吗 / 110
7.血脂异常有诊断标准吗 / 111
8.儿童血脂异常:看不见的战线 / 113
9.血脂天敌烟与酒 / 116
10.血脂益友:茶 / 118
11.高血脂/脂肪肝/血黏稠度 / 119
12.血脂不是“一瘦了之” / 121
13.降脂治疗和用药的准则 / 122
14.高脂血症患者体力锻炼的形式 / 123
15.高脂血症患者的饮食控制 / 124
16.深海鱼油能降血脂吗 / 126
17.哪些食物含有较低的胆固醇 / 128
18.全素饮食的利与弊 / 130
19.甘油三酯高者要限制饭量 / 131
20.儿童肥胖,定时炸弹 / 132
附录 7~17岁少年儿童体重判断标准 / 134

第四章 14065430268之0
零吸烟:远离烟草 珍爱生命
导语:烟草──国际化的平民毒品 / 136
1.一个烟民一生吸烟的烟蒂
差不多可以装满一口棺材 / 139
2.烟草是如何“杀人”的 / 140
3.吸烟者是如何“谋害”他人的 / 142
4.吸烟是一种病 / 145
5.尼古丁这玩意儿 / 147
6.当吸烟遭遇社交和文化 / 150
7.烟草中的其他有害物质 / 152
8.吸烟和疾病 / 153
9.吸烟和心血管疾病 / 155
10.再说二手烟 / 156
11.一份戒烟成绩单 / 157
12.戒烟七问释疑 / 159
13.戒烟五大误区 / 162
14.戒烟建议:一次了断 / 164
15.戒烟理念“双子座” / 165
16.戒烟的药物干预 / 167
17.远离烟草 与您同行 / 171
附录 国外部分控烟广告 / 176
第五章 14065430268之268
控制腰围 健康滋味
导语:我曾经是一个肥胖者 / 178
1.肥胖分型:你是梨还是苹果 / 179
2.肥胖标准:你BMI了吗 / 182
3.海吃少动,不胖也臃 / 185
4.肥胖的控制·饮食篇 / 187
5.肥胖的控制·运动篇 / 193
6.健身圣经:有氧运动 / 195
7.控肥运动“三宝”:安全、简便、恒久/198
8.我的健身秘诀——六年一个“长征” / 202

大附录 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用药指南

导语:希望这部分内容对你“没用” / 207

高血压病篇
1.降压药物的种类 / 208
2.降压药物的选择 / 210
3.抗高血压药物适应证和禁忌证 / 212
4.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及消减办法 / 213
5.应用高血压药两大策略:
让“勺形规律”和阿司匹林帮忙 / 214
6.应用降压药的忌讳之一:
“朝三暮四” / 215
7.应用降压药的忌讳之二:
见“好”就收 / 216
8.1级高血压患者降压用药要领 / 217
9.2级高血压患者降压用药要领 / 218
10.3级高血压患者降压用药要领 / 219
11.高血压并发症降压用药要领 / 220
12.应用降压药注意事项 / 221

糖尿病篇
1.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种类 / 222
2.糖尿病不同阶段选药方法 / 223
3.胰岛素应用 / 224

高脂血症篇
1.哪些人应用降脂药物 / 227
2.常用降脂药物的种类及特性 / 227
3.为什么他汀类降脂药最重要 / 229
4.他汀类药物降血脂有哪些特点 / 230
5.他汀类药物可以逆转动脉斑块 / 231
6.他汀类药物应用时间 / 232
7.停用降脂药后血脂会反弹吗 / 233
8.长期服用降脂药物安全吗 / 234
9.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有多大 / 235

后记/236

       

国人健康手机号 胡大一 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定价:29.00元

    《胡大一健康教育书系》总序①:我是胡大夫

    我从医近四十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许许多多的头衔加在我头上,诸
如院长、所长、会长、秘书长、主任、总编等。网上曾经有一篇小帖子,大意是
说胡大一有那么多的职位,怎么会忙得过来。我理解这个网友的严肃和善意,这
里我也严肃而善意地告诉大家,我的确忙过来了,而且,也必须忙过来。

    我算是一个专家,每周除了保证门诊和查房,其余的时间,包括周末和节假
日也都很少歇息。除了我领导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日常行政事务,还
有医学学术团体的事务,以及我主编的专业杂志的组稿和审稿,此外,我比较看
重并且投入了大量心力的工作是,近年来,我每年都要到全国许多地方巡讲,许
多的基层医生、普通患者和市民,都听过我讲课。我巡讲的内容很多,如果一定
要给出一个主题,那就是大健康、大卫生和大预防。我想,我的晚年,一定要为
老百姓“少生病”多做一些工作。

    我在医院的专家门诊,几乎每次出诊都不能准时“下班”,因为许多患者都
是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有不少还是冲着胡大一来的,从常情来说,我总希望能
满足他们的愿望,的确有很多患者是满意而归。但总体来说,还是相当遗憾的,
从患者的角度来说,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往往不是一次诊疗就可以治愈的,而许
多患者不可能每次都如愿地来我的门诊(我说这话的意思,不是说他不能去其他
地方就诊,而是从患者本人的心愿来说的);另一方面,我每星期只有半天的出
诊时间,能接诊的患者的数量毕竟有限。

    由于上述的遗憾,我觉得我承担诊务以外的社会工作就相当有意义,我在全
国各地的巡讲拥有大量听众,这个数量是我从医几十年接诊的患者数量的几十倍、
上百倍。然而,这个数量也还是相当有限的,这就是我经过郑重思虑,决心倾心
投入“胡大一健康教育书系”出版工作的原因。把“胡大一”的名字冠在书系之
上,是下了一定决心的,我要向大家承诺的是,这个书系下面的每一本书,都是
我的心血结晶。

    我想,读一本书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要远远低于专门听我或其他专家的
一次讲座的成本,更是远远低于去一次诊室的成本。不是说大家读了一本书就可
以不生病,但希望大家不要忽略书系名称中的一个关键词──健康教育。大家不
要一听“教育”二字就想到“说教”,不是的,我本人一生都是不断地在接受教
育。关于健康教育的真谛,我会在有关的书中专门说到,这里要说的是,每个人
都有权利也应该接受合适的健康教育,如果你享受了得当的健康教育,生病的几
率就会大大减少,还有什么比这更有利于你的健康呢?我希望,我著述的读物能
够让大家享受到实用而快乐的健康教育。

    “胡大一健康教育书系”是一个较系统的出版工程,从目标读者定位来说,
有的书是写给专业医生或医务工作者看的,有的书是专门写给医学生或医学爱好
者看的,而在我的设想中,更多的书是写给普通老百姓看的。这个书系下的读物
中,以我的著述为主,也有我翻译和主编的符合书系宗旨的书。教育书系的宗旨
是坚持健康教育和医学科普的公益性,时时考虑患者利益,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告诉患者和百姓真实的故事,不忽悠患者和百姓。积极地反对过度检查治疗和医
疗技术滥用。

    前面说过,我有过许多头衔,这些头衔加在我身上的时候,我都是认真对待
的,然而,就我一生来说,所有的头衔都是像流水一样,只有医生这个头衔是终
身的。我每接起或回复一个电话,第一句话都是“你好,我是胡大夫!”是的,
我只是一个大夫。

    我是一个西医医生,但我熟悉并且景仰在中医里被奉为圭臬的一个理念“上
医治未病”。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多种原因,医生“治未病”通常只是一
种理想。基于这样的原因,我真诚地希望,我们这个健康教育书系能在“治未病”
方面给您提供一些切实的帮助。这里说的“治”,准确地说,不是治疗,而是同
情、关爱、治理、管理、预防。帮助广大读者管理健康正是“胡大一健康教育书
系”的基本立意。

    胡大一

2009年3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胡大一健康教育书系》总序②

    中国人的健康,坏就坏在一个“等”字──我的健康教育之旅

    经过一年多的潜心、精心筹备,“胡大一健康教育书系”开始陆续出版,书
系总策划之一、出版统筹兼品牌运营人金光印嘱我以“中国人的健康,坏就坏在
一个‘等’字”为题写一篇序言,我觉得这是应该的。

    金光印编辑给出的这个命题是我一次讲座中的一句话。2008年11月23日,中
华医学会健康大讲堂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讲的主题是“有氧代谢运动和心血管
疾病”,我在开场白中说:“中国人的健康,坏就坏在一个‘等’字。等什么?
等不舒服,医学术语叫‘症状’。有了不舒服才上医院看病;医院也在等,等什
么?等病人就诊。医院的传统模式是坐堂行医,医生是‘坐堂医生’。这两个‘
等’,使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变得很无奈……”

    我记得这句话还没落音,会场上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句话后来经媒体报
道,被广泛传播。这促使我作出一个思考:我说的这句话是我从事临床几十年和
健康教育十几年的一点感受,算是“发现问题”。无论癌症还是心血管疾病,一
旦感到不舒服,有了症状,大多不是疾病早期。最后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其第一
次不舒服约有一半是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传统的医学模式主要管有症状的人,
没有关照尚没有不舒服的人的防病。我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能在多大程度上
“解决问题”呢?毫无疑问,我作为一个个体,不能完全解决中国人健康中的
“等”字,但是,我能够、曾经、更必须持续、加倍努力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
未来的医学模式一定要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尚无症状的广大公众的
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

    医生是口语化的职业称呼,一般认为医师是医生的职称界定,但我不愿意这
么理解,我愿意把医师理解为医生的“学名”。韩愈《师说》留下铭言:“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说的是教书先生,那么,医师是不是“师”?该不该
“传道受业解惑”?我坚定地认为,医师是“师”,应该传道受业解惑。我这里
说的不是许多级别够高的医生在医学院校担任老师,比如我,是教授、博士生导
师,但我说的不是这个概念,是指医师应该为患者之“师”、以患者为“传道受
业解惑”的对象。在临床中这样实践的时候,能让患者在一定程度上远离疾病、
维护健康,我感受到了与给患者治好病同样、甚至更超越的幸福。

    然而,一个医生对患者的“传道受业解惑”,范围很有限,这也是我多年来
巡回全国反复推介大健康、大预防理念的原因,医生“传道受业解惑”的更广泛
受众,是尚无症状、未患病的广大公众,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预防疾
病才是医生、医师最神圣的责任。我在“胡大一健康教育书系”总序一《我是胡
大夫》中说到了这个问题。这里补充一层意思,也是“胡大一健康教育书系”立
意演进的一部分,那就是帮助读者克服“等”的惰性,主动维护、管理自己的健
康。健康只有靠自己才真正靠得住。我在选题、写作中都会自觉把这一理念“融”
进去。在这里我就不展开论证中国人的健康坏就坏在一个“等”字了,我相信大
家一定感同身受。

    “胡大一健康教育书系”力求对读者施加一定的影响,如果能让读者或深或
浅地认识到并决心“不能再等”,那本书系就有一点“功德”了。

    本书系是我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一部分,这一部分针对公众;另一
部分是出版工作无法承载的,那就是促进包括医生、医院和政府在内的“大医方”
在走出消极“等”方面的自觉。2007年5 月10日,中国红十字会与北京大学人民
医院共同成立了中国红十字会“爱心工程”胡大一志愿者服务队,在全国范围内
开展针对贫困先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筛查、救治工作,和贫困地区先心
病治疗技术培训工作,当然包括预防知识的群众性普及。我算是一个老龄的志愿
者,然而,“老牛明知夕阳晚,不需扬鞭自奋蹄”,我会在我的有生之年,把这
个志愿者服务队做好,让从彭珮云会长手中接过的服务队队旗飘扬下去。因为通
过志愿者服务队一年多的运行,我更深切地认识到,对于我们的国家而言,对于
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的未来而言,先心病的救治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是
“等”不起的!

    卫生部即将推出的“健康中国2020”是政府第一次推出包括慢性病防控的中
远期健康战略规划。领跑“健康中国2020”,广大医生责无旁贷。我呼吁,广大
医务工作者行动起来,带头学预防、讲预防、做预防。健康从心做起,从我做起,
从改变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始!

    在我的医疗生涯中,获得过不少的荣誉,在这些荣誉中,我比较看重的一个
是2005年获得“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贡献奖”,这个奖让我更深地认识到医
师也是“和平使者”,我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携手,以各种形式投身到国
民的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事业中来,克服习以为常的“等”,为我们人类最恒常、最永久、最超越的和平──身体的和平而努力。

    胡大一

2009年3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张艺谋序:用健康导演生命的诗章

    收到胡大一教授新作《国人健康手机号》的样书以及请我作序的委托,开始
我有点犹豫,因为我的职业与胡教授的职业并无关联,但当我大概了解新书的内
容后我还是欣然接受了,因为它是一本为国人健康而著的书。

    2008年我作为第29届北京奥运开闭幕式总导演,国人给了我很高的荣誉,但
我心中却留下了一个永远的遗憾,那就是舞蹈家刘岩在开幕式彩排中意外受伤的
事故,这使人们更加珍爱生命和健康了。

    我觉得任何一个人的生命和健康都是和奥运开幕式一样神圣、一样复杂、一
样精彩的诗章,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总导演。无论你这一生多么精彩绝
伦,多么让人瞩目垂注,都经不起健康“意外”。我们经常会从媒体上看到各行
各业的杰出人士早逝或者猝死的不幸消息。而从全社会来看,因为自身原因或者
主要是自身原因导致生命衰亡的人数量堪以百万、千万计,只不过,他们中的绝
大多数人不是公众人物,而不能走进媒体视线,所以,我们急需普及健康知识,
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意识,这也是我为此书作序的心愿。

    要真正把控自己的健康,前提是给自己建立一个“应知必知”的知识体系,
我读了《国人健康手机号》,觉得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这个健康体系的基础。
我希望我这么界定是准确的。

    《国人健康手机号》并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健康大全,胡大一教授给我们提
供的“健康手机号”14065430268 是围绕心血管系统疾病构筑的一道健康防线,
而心血管类疾病是我国人民健康最大的威胁,所以这本书叫“国人健康手机号”
是名副其实。为了国人的健康,我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能从这本书中获益。

       序章:关于死亡的话题

    从死亡说起用死亡的话题作为本书的序章,实在有点残酷和沉重,可能许多
读者读起来都会觉得不舒服,死亡,是我们很多人都忌讳的一个话题。但是我想,
大家都应该有一个常识,人的一生当中,许多的灾祸都可以避免,唯独死亡是避
免不了的,死亡是每一个人必然的结局。所以我经过反复思量和权衡,还是以死
亡的话题开启我和读者朋友的对话。

    我总是把医学发展的动力划分为两种,一是战胜死亡,二是战胜疾病。当然
这种划分不是从学术的角度,如果从学术的角度看,这种划分是有毛病的,因为
死亡和疾病互相关联,不能并列。但这种划分是有意义的,战胜疾病的需求推动
医疗技术的小进步,而战胜死亡的需求推动医疗技术的大进步。在医学发展史上,
有许多重要的医疗技术的发明、发现,都是因为死亡的“刺激”,从社会的角度
看,许多医疗改革的“刮骨疗毒”也与一些死亡事件有关。

    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我们可以把战胜死亡叫“求生”,战胜疾病则可以借用
一个古词叫“无恙”。我们不妨用最通俗的话来说,我们可以把战胜死亡叫做
“活着”,战胜疾病叫做“好好活着”。活着是一种静态的存在,而好好活着则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样说,大家应该容易理解战胜疾病的意义了。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人的死亡只有一次,
而战胜疾病则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百病不生和长生不老一样不可能,而“百
病缠身”则非常可能,大家肯定见过受尽疾病折磨的人,有的因为受不住没完没
了的疾病折磨而自杀,可见有许多疾病超出了人能战胜的范围。

    不过,毕竟大部分的疾病还是可以战胜的,即可防、可控、可治。战胜严重
些的疾病,自然需要良好的医疗条件,但更需要的是平和的心态、乐观的精神、
科学的知识、丰富的经验、顽强的毅力,且还需要智慧。

    再进一步说,当我们所患的疾病需要我上面列举的那么多条件才能战胜的时
候,那个病必是非同小可,对于大多数人、大多数疾病来说,没有那么严重,至
少在开始时没有那么严重。要使自己的疾病不往严重的方向发展,也需要几个条
件,后面我会专门说到,这里先简单地展开一下:一是冷静的判断力。许多患者
来我这里初诊的时候,神情很严峻,我有时候都不免跟他们一起紧张。随着问诊、
观察、交流的深入,我笑着对他们说:“你没有心脏病,只有心病。”当听到这
样的结论的时候,有的患者如释重负,可能会和我讲一段医生如何说他的疾病有
多么严重的“趣闻”来,而有的患者甚至听不进我的结论,硬是要说自己有这病
那病。这就是判断力影响心理,心理影响“病情”。

    二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许多病都是患者自己“折腾”出来的。我的许多同道,
比如大家很熟悉的钟南山院士、洪昭光教授、向红丁教授、赵霖教授等,也是和
我一样,在不同的场合反复讲述健康的生活方式,但看来还得不断地讲,因为对
生活方式真正保持警醒的人还是太少。如何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连不少的医生
都缺乏认识或行动,如我国有半数的男医生吸烟,三分之一的心内科男医生吸烟。

    我和解放军总医院赵霖教授都在中央电视台做过健康节目,我讲心脏病预防,
他讲营养平衡。我看了他一期节目中讲到现在城市的孩子吃麦当劳、肯德基之类
的快餐,吃出了肥胖症,他讲着讲着就哭了起来,现场也有观众跟着流泪。我理
解赵教授的情感,是痛心,是忧虑。作为一个营养学专家,他哭出来也就排解了
心中的痛和苦,但对于当事人呢?一大批少年儿童因为营养过剩而肥胖,如果不
及时矫正,埋下的健康隐患是可以预见的,一旦出了问题,哭干眼泪都不能解决
问题啊!而让我们忧虑的是,他们的父母,很多人都不觉得是问题,甚至还可能
为自家的孩子胖乎乎而高兴呢,这才是值得担心的现象。青少年肥胖是一生的
“健康祸根”,不但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而且也会增加成年后癌症的风险。

    如果你上述两条都做得不错的话,很多的病都可以控制住。“控制”这个词,
在本书中是第一次出现,在后面的篇章中,我会反复用到这个词。

      死因分析:一张让人警醒的“死亡地图”

    这里说的分析,不是分析某个人为什么死了、是怎么死的,而是一个医学和
公共卫生领域的名词,医学上的死因分析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死因分析都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但侧重点不同。医学上的死因分析要落实到致死的具体原因,目的在
于探究疾病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治疗的策略;而公共卫生领域的死因分析则有统计
学特色,目的在于解释病种导致死亡的基本规律。医学上的死因分析主要是供医
务人员参考,而公共卫生领域的死因分析对普通大众有指导意义,我们这里讲的
死因分析就是后者。

    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要做不同程度和方式的死因分析,我国的死
因分析也有官方和民间两条线。官方组织的死因分析是卫生部牵头、科技部协助
的“全国(居民)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3 次,20世纪70
年代中期进行了一次、90年代初期进行了一次,第三次是2006年,平均间隔15年
左右。

    就“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来看,调查的路径是全国布局、汇总上
报,因此,各省区有一个报告,全国有一个报告,各省区的报告结论是有所区别
的,比如河南居民第一死因是心血管疾病,而重庆居民的第一死因是呼吸道疾病,
甘肃省是恶性肿瘤。如果把全国有报告的部分省区居民死因的前四位列出来,大
家可以发现许多问题。

    这个表格是根据调查的有关结果整理的,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所在的省份,
也许对你预防相关疾病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要记住,这个结论是抽样调查分
析得出来的,并不适合每一个人。

      心血管病:国人健康“地雷”

    在展开这个话题之前,要给大家提供一个结论,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的
第一位死因。有的读者肯定会迷糊了,前面的表格中,全国的死亡首因不是脑血
管疾病吗?怎么成了心血管病呢?这里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说明,以帮助读者清晰
地了解。

    心血管疾病(CVD , cardio vascular disease)是一大类影响心脏和血管
的疾病总称,包括冠心病(CHD )、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和周围血管病(PVD ),
也包括其他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由于风湿热对心脏造成的损伤)和先天性心脏
病(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心血管病与心肌梗死、心绞痛和脑卒中(俗称“脑
中风”)等。

    上面提到的诸多病种大家都比较熟悉,但其中的周围血管病可能听说得少一
些,它是外周血管病的通称,主要包括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
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布加综合征、雷诺现象等。这些病
名,有的很生僻,有的我们还是经常接触到,比如静脉曲张、脉管炎、动脉硬化
闭塞症等。

    看了心血管病旗下一大串病种,我们就可以清楚地发现心血管病是一个大家
族了。

    根据世界心脏联盟的统计,心血管病每年导致全球1750万人死亡。各种原因
(战争、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空难、传染病、癌症等)所致的总死亡数中,每
3 个就有1 个是心血管病的原因。预计到2020年,全球因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将达
2500万,并且80% 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的情况也很不乐观。卫生部曾经发布过报告,近30年来,心血管病死亡
人数远超过恶性肿瘤、传染病、呼吸、消化系统疾病、自然灾害等导致的死亡人
数,占中国人所有死亡人数的34% ,超过三分之一,个别地区心血管病死亡人数
比例高达50%.医学界一般采用归纳的方法研究心血管病的病因,有的表述为导致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域有些细微差异。全球大约75%
的心血管病是由传统的危险因素造成的,包括肥胖、缺乏体育锻炼以及吸烟。在
发达国家,至少4/5 的心血管病是由以下5 种危险因素之一造成的:烟草、酒精、
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在我国,高血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是导致
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5 个危险因素。

    我们不妨来看看上述5 个危险因素分别有多大的人口拥有量,还是采用卫生
部2006年的统计21世纪前几年的数据。资料显示,我国有肥胖人群6000万,超重
者2 亿,高血压1.6 亿,糖尿病3000万,高血脂1.6 亿,吸烟者3.5 亿,被动吸
烟者5 亿,且数字还在不断攀升。2008年9 月,卫生部官方网站则显示高血压患
者达2 亿。上述数据表明,这些危险因素总体构成了国民健康的危险状况。

      10个心肌梗死9个可被预测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提到这个名字,恐怕就有不少人
感到恐惧,病名中就带了“死”字,而且在我们很多人的常识中,心脏病总是突
然发作,这是事实,但我希望大家明白,这只是事实的一部分,我需要特别告诉
大家的是:10个心肌梗死9 个可被预测,6 个心肌梗死5 个可被预防。当然,你
也可以笼统地理解为,绝大部分心肌梗死都是可以预测和预防的。说可预测和预
防,不是意味着你就可以掉以轻心,而是要求你把控好前面提到的五大危险因素。

    这些因素之所以叫做危险因素,决不是危言耸听。如果我们将发生冠心病风
险按100%作为基准,仅高血脂和吸烟两个危险因素合并存在,就可以使冠心病发
病风险增加67% ,也就是增加了2/3 以上的危险性。“危险因素”其实还有一层
含义往往被我们忽略,那就是,只要你避免了这些因素,就降低了危险性。前面
说到的“10个心肌梗死9 个可被预测,6 个心肌梗死5 个可被预防”正是基于这
样的逻辑。下面,我交代一下这个结论的出处。

    国际上有一个INTER-HEART 大规模跨国性研究组织,世界上有52个国家加入,
包括中国。该组织于2004年报告研究结果,主题就是9 种可校正的危险因素能预
测急性心肌梗死危险性,能预测90% 是这项专题研究的结论,这项研究非常适合
我国,因为研究所选取的14820 例健康对照和15152 例首次心肌梗死患者,约有
25% 来自中国(25% 来自欧洲,20% 来自南亚,13% 来自中东,12% 来自南美洲,
5%来自非洲),所以说这个结论是全世界人民的福音。

     “贪生怕死”新解──建一道生命防线

    大凡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知道一个成语“贪生怕死”,在成语词典中,
这是一个典型的贬义词。

    古人为求长生不老,不惜用耗费生命的方法苦炼“仙丹”;现代人为了益寿
延年勤学养生之功。除了在特定情况下──比如战争、瘟疫、重大自然灾害和突
发事件中,在这些情况下,死亡是“由不得”人害怕的──谁不怕死?死亡对人
类的威胁和折磨令人产生自然的恐惧。

    怕死就是“贪生”,就要求生,应正面理解为珍爱生命。在对待健康和疾病
的问题上,如果能够和死的问题联系起来考虑,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当然我希望
大家正确地理解我的意思,不是说动不动就要联想到死亡,而是说理性地把致死
因素纳入健康意识的范围。

    考量致死因素,通俗地说就是危机意识、危险意识,我认为这是健康意识的
根本。

    心血管疾病,大多容易致死、致残,但有一个基本事实最容易被忽略,那就
是发生疾病和发现疾病不是一回事。许多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时候并没有发现,
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是高危状态,甚至疾病晚期或出现致残、致死的后果。假
设平时我们多做致死因素的考量,从而加以重视,会有很多的心血管疾病在发生
症状和后果之前提前发现,从而大大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

    由于心血管疾病都有较为普遍的并发症疾病,即疾病或危险因素共存现象,
比如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比如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病,疾病或危险因素之
间的“联动”加剧了疾病的危险性和进展速度,因此,我很希望大家强化危险意
识,我认为这是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本书有些篇章有危险评估的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一般相对比较专业,但希望你潜心阅读。即使看得似懂非懂,也比
完全不知道强很多,如果你看懂了,那就最好,你就可以请求医生帮助你进行危
险评估,那样就相当于建立起了生命的防线。

    希望你自觉构建自己的生命防线,这就是我对“贪生怕死”的新解,也是本
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国人健康手机号 胡大一 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定价:29.00元

    掌握一个“手机号”,远离死亡线

    心血管病的高发病率、高危险性是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严峻课题,其
突发性和致死、致残的后果给患者带来了很大威胁。当然,心血管疾病是可治疗
的,现有的医疗技术和条件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但是对于患
者来说,治疗是最后的防线,要把“关口提前”。预防的成本要远远低于治疗的
成本。

    预防这个词,并不是专门讲给心血管病患者听的,我们要让自己不得心血管
病,这才是有效的预防。本书围绕一个“手机号”展开,告诉读者的就是如何远
离心血管病,如何远离心血管病横在我们面前的死亡线。

    先请记住这个“手机号”──140-6-543-0-268.这里简要交代一下这个“手
机号”中各个数段的含义:140 :收缩压达标值140mmHg 以下6 :空腹血糖6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6%以下543 :总胆固醇值,正常人降到5mmol/L 以下,有糖尿病或者冠心病者降到4mmol/L 以下,同时有这两种疾病者则应降到3mmol/L 以下0 :零吸烟268 :女性腰围不超过2 尺6 寸;男性腰围不超过2 尺8 寸如果达到上述指标,未来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会降低90%.这是你的福,也是社会的福。希望“国人健康手机号”140-6-543-0-268 帮你降低疾病风险,提高生命质量。

      第一章

    14065430268之140 远离血压的“高级阶段”

    导语:高血压——国人第一疾病我们在序章里面谈到了死亡的话题,现在以
高血压作为本书的开篇,大家可能“适应”了,不觉得恐怖和可怕了。很多读者
可能又会反过来问,高血压和我有关系吗?我有必要读下去吗?

    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一个在国内外略有地位的心血管病专家、一个年逾六
旬的老者,我当然善良地希望高血压与你“无关”,与全体中国人“无关”,但
现实是残酷的,高血压与我们大家都密切相关。

    许多读者可能不知道,高血压有一个恶魔般的“美誉”──国人第一疾病。
那么它是“浪得虚名”吗?不!高血压是名副其实、不折不扣的“国人第一疾病”!

    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
压患病率为18.8% ,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 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
31% ,患病人数增加7000多万人,到2008年9 月,卫生部官方网站显示,全国高
血压患病人数达到2 亿。1991~2004年13年间增加7000多万人,而2004~2009年
5 年间增加近4000万人,这个增幅是可怕的。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在2008年10月8 日第11个全国高血压日公布了
一项对北京市高血压病状况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北京市的高血压患病率比5
年前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已经达到了30% ,有一半以上患有高血压的市民不知
道自己得了高血压病;而在已知自己患病的人群中,仅有35.6% 的患者接受了正
规的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控制率仅为7.6%. 由于高血压是许多慢性疾病的源头
和诱因,会使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病等的发病风险增高,因而是
最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故高血压又被
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高血压病的低知晓率也是一个严重问题,一方面原因是如前所述,高血压病
临床症状不明显,另一方面原因是公众缺乏预防高血压病的意识和知识。我国多
次的高血压病调查中,知晓率通常在30% 左右徘徊,而30~35岁人群的知晓率低
于平均水平,这更是令人忧虑,这一部分人群是社会多方面的骨干力量,他们的
受教育水平和知识水平是各年龄段人群中最高的,但健康意识也是最淡薄的,生
活方式也是问题最多的,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目标人群”之一。

    面对高血压病的两个外号──“国人第一疾病”和“无形杀手”,难道我们
真的无动于衷或者无可奈何吗?

       1.人体的血压如何产生

    血液循环系统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机体得以生存的条件,而其中的核心是将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血压是我们大家都不感觉陌生的一个词,但往往并不清楚血压的“细节”,
所以我们需先讲讲血压本身。因为你不一定学过医,和你讲血压的“原理”有点
深奥,我尽量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

    在一个容器里盛满液体,液体对容器壁形成压力,这是我们在初中物理课中
就学到的知识,我们不妨以这个知识为基础来认识血压。

    我们脑子中都有江河的概念,水流经过河道的时候,会冲洗河沿,在秋冬的
枯水季节,河沿被冲洗比较弱,而在春夏之际,水流强大,河沿就会被冲洗得厉
害一些。我们都知道防洪通常要加固堤坝,这里面就有一个基本事实:水流冲击
河沿的结果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水流量的大小,二是堤坝、河沿的坚固程度。这
样一个很浅显的生活常识对我们理解血压很有帮助。

    人体的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与河流中的水虽然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有相通的
地方。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所产生的压力称为血压,这不难理解。但血
压的形成及其规律比河流中的水要复杂得多,当然,我们还是可以循序渐进地认
识。

    要是从医学的角度解释血压产生的过程,那需要很多的篇幅,对于我们普通
读者也没有必要掌握,但我仍然应该强调一些常识。

    首先,人体中的血液都是经过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心脏对血液的输送
并不是恒定的,而是动态的,心脏收缩的时刻就是推送出血液的时刻,也就是说
心脏是通过收缩的动作对连着心脏的动脉血管产生压力并形成流动。我们大家有
“心跳”的经验,心跳是自己可以感觉得到的,尤其是心跳“厉害”的时候,我
们的反应就更加明显,比如脸红、身体抖动等,心跳厉害即心脏收缩力加强的时
候,血压是增高的,所以高血压的人比较忌讳激动,这个问题后面会细说。这里
需要大家明白的就一句话:心脏像一个泵,是人体各器官所需血液的总供应站,
心脏本身的强弱决定了“供血”的状况。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血压的“过程”。当心脏收缩时,心脏里的血液被快速
排入动脉血管,大量的血液使动脉膨胀,动脉壁所承受的压力就急剧升高,这在
医学上叫做收缩压(SBP ),也就是心脏收缩射血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我们通
常把收缩压叫做“高压”。心脏收缩后就会舒张,大动脉(主动脉)里的血液依
靠它的弹性回缩,把血液继续压向全身动脉系统(可理解为一种二级泵的功能),
这时动脉壁的压力就会下降,医学上称为舒张压(DBP ),平时人们称它为“低
压”。简单一点地说就是,心脏收缩向主动脉供血,然后主动脉向其他动脉血管
供血,心脏舒张,动脉血管的压力减小。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循
环过程,但也会出现突然终止的情况,比如心肌梗死。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要
比较一下我们前面用来比喻血压的河流,河流的规律是小河的水汇集到大河,当
大河的水汇集太多,堤坝的压力太大时就要泄洪减压,泄洪是人为干预防止大河
堤坝被不可预知地击溃。我们人体的血液流动与河流是相反的,是心脏向主动脉
供血,主动脉再“分流”。当然也同样存在“减压”的问题,这个后面要细说,
大家通过这一段了解一下血压的过程。

    再次,血压的“两端”。在人的各项健康指标中,血压是一个“另类”,其
他的指标都是单一值,唯有血压是“复合”值。前面说到了,人的血压包含高压
(收缩压)和低压(舒张压),两者是并存的,但两者指向不同:收缩压的高低
主要反映心脏收缩力的大小和心排血量的多少及大动脉的弹力,例如甲状腺功能
亢进时,全身代谢增强,心脏收缩比正常人更为强有力,收缩压会升高。而老年
人与心脏连接的大动脉──主动脉硬化,变得僵硬无弹性,心脏收缩排血进入主
动脉时,主动脉无弹性缓冲,收缩压也升高。同时,由于主动脉在心脏收缩时缺
乏弹性扩张,容纳的血液比正常人少,当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弹性回缩力度也较
小,使舒张压降低,导致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增大。如果心脏没有力
气收缩了,或者动脉血管内的血液不足了,收缩压就会下降;舒张压则反映外周
血管阻力及动脉壁的弹性。如果你比较胖,外周血管阻力就容易升高,舒张压就
可能高。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肥胖的中青年人,低压升高而高压正常,脉压小。
如果你的全身小动脉收缩,就会使心脏收缩排血的外周阻力高,你的舒张压也会
高。所以有人说血压在少量喝酒后、运动出微汗时就会降下来,就和这些情况下
小动脉扩张,外周阻力下降有关。

    附录:血压发现的故事和血压计量单位现在自己测量血压是一件寻常的事情,
不仅医生可以做,百姓也可以借助电子测量仪器测量血压。但人类认识血压则经
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我们有理由对那些发现并不断改进血压测量方式的人们表
示敬意。

    1628年,那是我国明朝的崇祯元年,英国科学家威廉。哈维注意到当动脉被
割破时,血液就像被压力泵驱动那样喷涌而出。通过触摸脉搏的跳动,会感觉到
血压。

    100 余年以后的1733年,英国生理学家S.黑尔斯最早用急性实验法在活体动
物测量动脉血压,他在马的股动脉中接出铜插管再连着长玻璃管,当打开股动脉
结扎时,马的动脉血冲入玻璃管的血柱高达2.5 米,并随马心的搏动而上下波动,
这种测定血压的方法叫做直接测定法。

    以后,法国生理学和物理学家J.L.M.泊肃叶在1823年改用水银测压计,接上
充满抗凝血剂的动脉插管与实验动物的动脉相接而进行动脉血管的测定,这一改
进经过了90年,其意义在于与气压接轨,但由于对身体有严重伤害仍然不能用于
人体。

    1835年,尤利乌斯。埃里松发明了一个血压计,它把脉搏的搏动传递给一个
狭窄的水银柱。当脉搏搏动时,水银会相应上下跳动。医生第一次能在不切开动
脉的情况下没有创伤的测量脉搏和血压。但由于它使用不便,制作粗陋,并且读
数不准确,因此其他的科学家对它进行了改进。

    1860年,法国科学家艾蒂安- 朱尔。马雷研制成了一个当时最好的血压计。
它将脉搏的搏动放大,并将搏动的轨迹记录在卷筒纸上。这个血压计也能随身携
带。马雷用这个血压计来研究心脏的异常跳动。

    如今医生使用的血压计是意大利科学家希皮奥内。里瓦- 罗奇于1896年发明
的。它有一个能充气的袖带,用于阻断血液的流动。医生用一个听诊器听脉搏的
跳动,同时在刻度表上读出血压数。测量方法的重大突破则是俄国医师N.科罗特
科夫于1905年发明的袖带加压法——将袖带绑在受试者的上臂,然后打气到阻断
肱动脉血流为止,缓缓放出袖带内的空气,利用放在肱动脉上的听诊器可以听到
当袖带压刚小于肱动脉血压、血流冲过被压扁动脉时产生的湍流引起的震动声,
即科罗特科夫氏音,简称科氏音来测定心脏收缩期的最高压力,叫做收缩压;继
续放气,科氏声加大,当此声变得低沉而长之后突然消失时所测得的血压读数,
相当于心脏舒张时的最低血压,叫做舒张压;当放气到袖带内压低于舒张压时,
血流平稳地流过无阻碍的血管,科氏声消失。

    科罗特科夫发明的袖带加压法一直沿用至今,已经有100 余年的历史。血压
的计量单位一直采用毫米汞柱(mmHg)。20世纪80年代,我国按照国际有关要求,
把血压计量单位改为千帕(kPa ),1997年,卫生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又发
文恢复mmHg计量单位。本书也采用mmHg计量单位,实际上,美国、欧洲等国家每
年发表的《高血压指南》的血压单位,也依然是mmHg. 在有些场合,可能也会以
kPa 计量血压,大家只需要掌握mmHg和kPa 之间的换算关系就可以了:1kPa=7.512mmHg.

        2.我的“片面观点”

    和Bryan Williams教授的“异端”

    前面说到了,人的血压有收缩压和舒张压,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医生还是
高血压患者,对构成血压的这两个值的态度往往有些差异。到我门诊看病的患者
经常问我这几个问题:血压应该控制到多少?岁数大的人血压控制到多少就可以
了?能和年轻人一样吗?

    收缩压、舒张压哪个重要,舒张压比收缩压更重要吗?我的舒张压很低了,
但收缩压很高,我还敢用降压药物吗?

    这些问题对于没有患高血压的人来说可能觉得很遥远,但是没有并不等于不
会有,所以也请关注对上面说到的患者提出问题的回答。关于这些问题,我后面
详细展开,这里只是概要地说一说。

    第一,不论你的年龄是80岁还是40岁,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都要
争取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第二,不论你的舒张压是多少,即使已经正常或偏低,如果收缩压非常高,
不要犹豫,一定要争取把收缩压降到140mmHg 以下。一般来说,用药前舒张压较
低时应用降压药,在明显降低升高的收缩压的同时,对舒张压影响相对较小。

    第三,我还可以明确地告诉你,50岁以前收缩压和舒张压高对心脑血管都不
好,哪个高控制哪个。可是50岁以后,收缩压比舒张压更重要,一定要把收缩压
控制好。

    第四,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收缩压高是导致脑卒中的最重要原因。80岁以上
的老年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大大高于冠心病、心肌梗死,二者的比例大约为8 ∶
1.现在很多临床医生认为我这个说法太片面。我不否认收缩压和舒张压应该同样
重视,对小于50岁的高血压患者这个观点是对的。可是对大于50岁尤其是老年人,
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不高或偏低的现象非常常见,很多医生因为过分关注舒张压,
对患者宣传舒张压低可导致心肌缺血,不要乱用药,患者也非常担心,想用又不
敢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提出应该特别关注收缩压的问题。

    为什么我特别强调降低收缩压呢?首先,收缩压升高最常见,面临的治疗挑
战最大。除了少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多有肥胖)收缩压不高、单纯舒张压高之
外,中年以后越来越常见的情况是收缩压、舒张压都高,55岁以后随着年龄增大,
单纯收缩压高(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不高)的情况越来越常见。第二,舒张压高对
心脑血管病有危险,但收缩压升高的危险性更大,这是人们近来才醒悟的事实。
第三,高血压患者之所以常需联合使用两种甚至多种降压药物,主要是收缩压难
以降到140mmHg 以下。

    而在国际医学界,还有比我更“片面”的观点,英国的Bryan Williams、Peter
Sever 和瑞典的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Lindhom 共同提出了一项新建议:对于年龄
大于50岁的病人,收缩压“应该成为唯一的测定指标和达标目标”。他们的论文
于2008年6 月在柏林举办的国际高血压协会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也有人视之为
“异端”。Bryan Williams是国际著名的医学专家,尽管他的学术观点可以争议,
但是其理念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他特别呼吁对高血压的治疗不能墨守成规,我
想,这对于我们医生乃至大众都是有启发意义的。高龄高血压患者因怕舒张压低,
不指导他们降显著升高的收缩压,实际结果往往是不敢用药或减药、停药,从而
贻误病情。

      3.收缩压和舒张压:一对“冤家”

    如何处理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关系,医学界一直存在困惑。首先我们应该明确,
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很重要,但是各有侧重。收缩压高低主要取决于大动脉的弹性,
舒张压高低主要取决于外周小动脉的阻力。前面用河流比喻血压,有两点很相似。
第一,河流的干道(比如长江、淮河等)相当于人体的主动脉,主干道的水流压
力则相当于血压中的收缩压;河流的支流则相当于人体的外周血管,水流对支流
的压力则相当于血压中的舒张压。第二,就“干道”来说,新修的河堤能够较强
地抵御水流的冲击(当然“豆腐渣工程”除外),即使是洪水,也不容易决堤,
而年久失修的河堤,稍大一点的水流就可能导致水灾。年轻人的动脉血管像新修
的河堤,而老年人的血管像年久失修的河堤,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就会老化,
动脉僵硬度逐渐增加,动脉弹性逐渐减退,所以收缩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如前所述,收缩压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但舒张压仅上升至50岁左右,此后
开始下降。因此,对于50岁以上病人,单纯收缩压有普遍增高的趋势,但舒张压
增高趋势几乎完全消失。收缩压升高不仅是老年的生理过程,也是疾病,老年人
收缩压高同样不可接受,收缩压高是老年人发生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008
年全球公布的一项全球性的高龄老年高血压研究——HYVET 研究证实,即使对于
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积极将收缩压控制到150mmHg 以下同样获益,可以
使脑卒中发生率下降30% ,冠心病下降27% ,心血管事件下降34% ,全因死亡率
下降28%.因此老年患者收缩压高一定要用药物控制,而降压药物对正常或偏低的
舒张压影响不大,所以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低的老年患者应用降压药物不必过于担
心舒张压过低。

    对于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收缩压是比舒张压更重要和更难控制的心血管疾
病危险因素,50岁以后,收缩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舒张压随着年龄的增
长而降低,60岁以上的高血压很少有单纯高舒张压,老年人因为收缩压过高导致
脑卒中最为常见。尤其是中国,老年人因脑卒中死亡的比例是心肌梗死的10倍,
控制收缩压在中国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如果因为怕舒张压低不用降压药,岂不本
末倒置?所以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际问题,就算是有人说我片面,我也仍然坚
持。在科学研究上可去追求全面完美,而在公众健康教育管理时,则应该在尊重
科学的前提下,注重实际与实效。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舒张压?

    单纯舒张压增高(指收缩压不高,一般在140mmHg 以下,而舒张压高,高于
90mmHg)多是高血压病的早期阶段,多见于中青年患者,但我们也不可以轻视。
舒张压高同样可以导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也要正视,认真治疗。如治疗不
及时,随着年龄增长,并发症会越来越多。

    老年人由于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因此其高血压的表现多
是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不高反低。已有临床资料表明,舒张压的高低与心脑血管
并发症有密切关系。如果收缩压正常,舒张压高达105 ~110mmHg 的人与舒张压
正常(70~75mmHg)的人比较,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概率可高出3 ~5 倍。因
此,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增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需要指出,年轻人舒张压高的问题,首先要认真查找发病原因,如无明
确病因,不健康生活方式是第一位的,饮食没有科学性,工作没有时间性,休息
没有规律性,娱乐没有节制性,这样的人最容易发生舒张压高,这个问题我后面
还要细说。

    4.高血压的分级

    前面我们着重谈了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收缩压高和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舒张压高的问题,下面我们撇开50岁这个界限来更全面地看一看。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制定了新的“高血压治疗指南”,
18岁以上的成人血压分类如表1-1.表1-1 成人血压分类

    你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血压,看处在什么级别。其中有两个问题需强调一下。

    一是取值的条件。确诊高血压所取的血压值一般要有两个条件,首先是测量
的时候,你处于一种“静息状态”,所谓静息状态,就是你没有受到外部环境的
影响和刺激,比如没有运动,没有喝酒,没有明显的情绪波动。其次是非同日3
次测量。关于高血压的判定,我们后面还要专门讲。

    二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这是我要多花一点篇幅和大家交流的问题。所谓单
纯收缩期高血压,是与我们前面说到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相对的概念,是指
一个人的舒张压不高,仅收缩压超过正常范围。早在1993年3 月,世界卫生组织
在轻度高血压处理准则会议简报中,重新规定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标准为收缩压
160mmHg 以上,舒张压90mmHg以下。因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约90% 发生于60岁以
上的老年人,所以又叫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简称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少
部分发生于青年人高动力循环者。关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危害,我后面会专门
说到。

       5.记住140 ,简易又安平

  大家读到这里,我要测试一下了。在上一小节中,我给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分级表,那些级别和具体的指标你都记得吗?如果你记住了,那自然可喜可贺,如果没有记住又说明什么呢?没有记住是很正常的,这么一个表格,如果是强制记忆,不难,但如果是自然记忆,是不容易记住的,就连我们医生也得强制记忆,甚至得制作成一个小卡片放在案头。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这个分级,意义在于打破了以往笼统的高血压的概念,
把高血压的指标精细化,对医生准确地把握患者的高血压状况,并制订治疗方案
很有帮助,但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记住一个数字就可以了──140. 140是我
的健康手机号14065430268 打头的数字,在血压指标中意味着什么呢?大家不妨
回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分级表,找到140 这个数字。是的,表中很明确,140
是轻度高血压收缩压的起点,也就是说,它是正常高值和高血压之间的分界线。

    大家可能会疑问,记住140 这一个数字,不是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血压分级
的初衷相悖吗?我前面说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分级对医生治疗有用,我们
大众,无论是否患了高血压,掌握一个“安全线”是最简单、也是最必要的法则。
就像河上架了一座桥,桥的两边有护栏,护栏外边是河流,走在桥上不能掉到护
栏外边去。护栏里边无论什么位置都是安全的,但是,胆小的人靠近护栏的位置
就感觉害怕了,而胆大、心理素质好的人,即使在护栏上玩耍也没事。在世界卫
生组织血压分级中,140 就相当于这座桥的护栏。当然,常识告诉我们,越往桥
的中心就越安全,桥的中心相当于血压分级中的“理想血压”,是我们控制血压
的理想。

    在临床上发现,大多高血压患者只要将收缩压降到140mmHg 以下,舒张压大
多都会正常,即90mmHg以下。当然还有少部分年轻人主要是舒张压高,收缩压不
高,这另当别论,舒张压降到90mmHg以下,我们在以后的篇目中再来探讨这个问
题。

    请记住我的健康手机号的第一组号码:140 ,把你的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
以下,你的血压就会平安。

    6.你的血压应控制在多少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分级指南,理想血压和正常血压是我们所有人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血压是在130/85mmHg甚至
120/80mmHg之下,那当然是可喜可贺,你的血压非常好。而这里提醒大家注意控制的是指血压不理想、不正常的人群,具体包括:(1 )一般高血压病人将血压控制在低于140/90mmHg;(2 )高血压病人如果同时还有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下降但没发生肾衰竭,患者血压应至少控制在130/80mmHg以下;(3 )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应检查24小时尿蛋白,如果24小时尿蛋白大于1 克,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4 )老年人应至少降至150/90mmHg以下。

      7.高血压喜欢纠缠九类人

    知道哪些人容易发生高血压,对于预防高血压有很大的帮助。

    (1 )体形肥胖的人我的健康手机号的尾数“268 ”就是指女性和男性的腰
围,关于肥胖会引起哪些疾病,本书专门有一章阐述,这里就不展开了。就高血
压而言,肥胖是一个重要诱因。人体肥胖主要是由于全身皮下脂肪增多使体重增
加,血容量也增加,使心脏负担加大和血管阻力增加,因此容易发生高血压。体
重越重,患高血压的危险性也就越大。一个中度肥胖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是
身体超重者的5 倍多,是轻度肥胖者的2 倍多。

    说到胖子易得高血压,许多瘦子就侥幸,但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觉,体形不是
患高血压的唯一原因,相反,瘦子如果得了高血压,病情发展可能比患高血压的
胖人更严重,这是美国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的发现。其中一项研究指出,在同样患
高血压的情况下,瘦人比胖人更容易出现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原因很多,比较
主要的是,在性情、心理素质方面,瘦人往往在应激反应过程中倾向于急躁、激
动,血压也容易在偏高的基础上“再创新高”;降血压治疗方面,常规药物在瘦
人身上产生的疗效比胖人差;患高血压的瘦人如果还伴有其他疾病,和患高血压
的胖人相比,这些疾病更能助纣为虐,加速心血管病情恶化。所以瘦人对高血压
也不可掉以轻心。

    (2 )遗传因素高血压遗传因素约占30%.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又有不良嗜
好和不良的刺激,容易发生高血压。需要特别强调,高血压也不是“出生决定论”,
即使你有高血压家族史,但如果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限盐、限酒、戒烟、
坚持运动、合理节食(避免肥胖),同样可以不得高血压。血压有“控制”之说,
控制一是通过药物,二是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口味重”的人“口味重”就是偏好咸食。盐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地位
很高,几乎所有的菜肴都离不开盐。盐分也是人体必需的,在养生方面也有很多
应用,但是如果你吃咸食成为一种偏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口味重”──的
时候,就要注意患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食盐含有钠,钠把身体内的水分牵制住,平时我们吃了咸的就容易口渴就是
这个原因,一次吃咸的导致口渴,这不会影响健康,口渴可以多喝水,但是长期
吃咸的就会使血的容量增大,从而造成高血压。所以我在本书中不仅提出“限酒”,
更要提出“限盐”。这个话题后面再专门展开。

    (4 )“会喝酒”的人这里说的“会”是指酒量大的人,也就是几两白酒、
几瓶啤酒都“不在话下”的人。喝酒是导致血压增高的重要因素。如果每天喝白
酒超过2 两,血压就会升高,如果同时又吸烟则会加重血压的升高。临床上可以
见到,在一些“酒文化”比较重的地区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高。

    说到喝酒,必须说一下红酒,通常是以葡萄酒为主的果酒,红酒对改善血管
功能有帮助,但喝红酒的准则是适量。佐餐或者作为调料都是很不错的,但超量
肯定有害。就血压而言,有一种观点认为红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化合物能抵消酒精
使血压上升的效果,但澳大利亚大学的一项试验挑战了这种美好的推论,经在24
名年龄20~65岁的健康男子4 个月试验,并没有发现这种“抵消”的效果,大量
红葡萄酒促使血压上升是事实。

    酒对血压的影响不在于酒的种类,而在于酒中的酒精,酒精加快心脏的节律,
甚至诱发心房颤动和心脏射血,导致血压升高。

    (5 )“急性子”

    关于性格对于血压的影响,虽然“弹性”比较大,但的确是存在的。一般认
为“急性子”相对比较容易激动,情绪波动大,也容易接受外界不良刺激。人在
情绪改变时,大脑皮质和下丘脑兴奋性增高,体内常产生一些特殊物质,如肾上
腺素、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等,这些物质会使血管痉挛,血压增高。

    性格中含有高血压隐患的,不只是急性子,多疑多虑、个性孤僻、具有攻击
倾向等内向型性格特征的人,也相对容易发生高血压。

    (6 )长期精神紧张或接受不良刺激者长期精神紧张的情况很多,主要的有
两种,一是用脑过度造成的紧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力劳动者;另外是因为职
业关系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比如司机。

    不良刺激包括外在的和内在的,外在不良刺激主要是直接对感官的刺激,比
如噪声;内在不良刺激通常是对情志的刺激,比如悲哀、愤怒、忧郁等。

    (7 )老年人关于老年人的高血压,我们前面说得比较多,随着年龄增长,
大动脉血管弹性变差,因而收缩压随之增高;持久的高血压又会使动脉壁损伤和
变化,又加重动脉硬化,二者互为因果关系,所以老年人容易发生高血压。

    (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这些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夜间睡
觉打呼噜,当然不是所有的打呼噜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是成人在
7 小时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多次呼吸暂停,或每小时呼吸暂停的平均次
数大于5 ,每次发作时停止呼吸达10秒或更长时间,并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目
前发现这些患者中50% 以上患有高血压。

    (9 )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加。口服避
孕药中的孕激素成分与高血压的形成关系密切,机体内增多的血压紧张素,肾素
-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分泌异常(该系统在血压调节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肾动脉改变等都与高血压形成有一定关系。

    口服避孕药所致高血压的发病率,一般在5%左右,避孕药所致高血压的程度
个体差异很大,临床表现多数为轻中度,极少数发展为进行性或恶性,停药后多
数可恢复正常。

    有高血压的女性不宜使用避孕药避孕。有研究发现,不论年龄大小,患高血
压病的女性在口服含雌、孕激素的复方制剂避孕药1 年后,多数患者的收缩压会
平均上升5mmHg 左右,生化检查可见血浆中的肾素活性、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
水平有所升高。

       8.控制血压要从娃娃抓起

    大家不妨再回顾一下前面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分级,这个分级是指18岁以上的成人,在临床实践中,一般16岁以上就视同成人,那么
16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乃至婴幼儿的血压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

    套用一句非常俗套的话,“控制血压要从娃娃抓起”,我说这话不是赶时髦,
而是非常严肃的。

    “控制血压要从娃娃抓起”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研究证实,成人原发性高血压起始于儿童时期,也就是说,高
血压可能伴随着儿童的成长而“成长”,这是从人的一生疾病演变的角度来说的,
由于儿童高血压不常见,所以更容易被忽视,等到你重视的时候,高血压已经
“长大”了。

    第二层意思,儿童也会患高血压病。儿童血压是反映其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和
功能状况的一项基本指标,请大家注意“心血管系统的发育”这个词,人的心血
管系统也有一个发育的过程,既然是发育,就存在发育状况的差异,也就是说,
有的儿童心血管系统发育得好,有的则发育得不理想甚至较差。心血管发育的状
况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血压,反过来,血压的状况也影响心血管发育,所以儿童血
压是必须重视的。

    我下面就和大家聊聊少年儿童和婴幼儿的血压问题,如果你刚好是孩子的家
长,请你用心阅读。我不能在短小的篇幅里把少年儿童和婴幼儿的血压问题都谈
明白,只能说说基本面,我说的问题通常是在临床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问题。
我不是儿科医生,但我非常关注儿童健康尤其是儿童心血管健康,少年儿童血压
问题当然也在其中,我衷心期望各位家长至少要比我更“上心”。我和大家交流
的问题难以全面系统,大家可以融会贯通,从中受到启发,必要的时候要咨询医
生。

    第一,从一般的情况看,儿童、青少年由于心脏排血量较少,血管口径较粗,
动脉壁柔软,所以动脉压较低,也就是说少年儿童患高血压的几率不高。但有关
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少年儿童高血压总发病率为1%~3%,而且在攀升,这个比
例又是不低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比例急剧上升。根据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
促进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营养与食品安全所2006年联合发布的《
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15~17岁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7
%。这是一个令人焦虑的数据。

    第二,少年儿童高血压问题包含两个层面: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病,两者不是
一回事,我们不能说偶然的血压升高一定就是疾病,但如果血压经常、持续升高
呢?那就容易靠近高血压病了,这是浅显的道理,所以家长关注孩子高血压问题
要从血压升高的现象开始,不要等成了高血压病了再来关注。

    第三,肥胖是青少年高血压致病的首位原因。少年儿童形成高血压的因素很
多,比如遗传、膳食与营养、心理与行为等,而肥胖又是与多种因素相关的一种
结果,成为高血压的主要诱因。关于“小胖墩”高血压的问题,这里只是把问题
提出来,我后面要专门说到的。

    第四,心理和行为与血压相关。我们前面说到了性格也是导致高血压的因素,
而儿童时期正是性格的形成期,如果你的孩子内向、抑郁、多动、自卑、畏缩等
表现,你最好多关注孩子的血压。

    第五,睡眠与血压是互动的。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良好的睡眠是个宝。孩子
的睡眠不佳(包括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质量不好),容易出现高血压和其他疾病,
血压偏高的儿童又往往影响睡眠,不易深睡,容易被惊醒或者做恶梦,也就是说,
如果你的孩子睡眠不好,则要关注孩子的血压了。

    第六,不良饮食习惯大多有高血压隐患。不良饮食习惯是孩子们容易出现的
问题,如常吃油腻食物、喜好甜食、过多吃零食、咸食、食量大、进食速度快,
不良的饮食习惯无非就是两个后果,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容易成为高血压的
“俘虏”。这里我要说一句题外话,由于年龄的关系,孩子缺乏自主意识和能力,
孩子们的一切坏习惯都不是孩子自己的错,而是父母的错,父母给孩子留下金山
银山,不如给孩子塑造良好生活习惯。一个人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很
大程度上来自小时候养成的习惯,而父母正是孩子习惯的首要培养、塑造者。

    第七,“瘾君子”可能“赐给”孩子高血压。这话也许你很少听说或者从来
没有听说过,那你在听说了,就一定要听进去,也许你认为是危言耸听或小题大
做,告诉你,不是的。荷兰乌得勒大学医学中心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在怀孕期间
吸烟或被动吸烟可能会增高新生儿的血压,这项研究包括了456 个健康足月的新
生儿,当他们两个月大的时候接受了血压测量。另外有研究表明,接受二手烟的
儿童,舒张压比接受二手烟的成人更容易升高。

    第八,婴儿血压与喂养方式有一定关联。母乳喂养的婴儿与人工喂养的婴儿
相比,收缩压平均偏低0.8mmHg (0.1 ~1.5mmHg )。

    第九,16岁以下(不含16岁)少年儿童的血压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变化
的数值,为了便于推算,可采用公式:收缩期血压= (年龄×2 )+80mmHg 舒张
期血压=2/3×收缩期血压以上为理想血压,如果收缩压高于此标准20mmHg者为高
血压,低于此标准20mmHg者为低血压。

    第十,为儿童量血压,一定得用儿童专用的袖带,绝不能用成人的袖带代替,
否则测量出的血压会低于血压的实际数字,这样就会放过一些血压高的儿童,从
而延误了对他们的治疗。应记下收缩压、舒张压变音点和舒张压消音点3 个值,
当家长看到医院检测报告中有3 个值时,不要以为是错误。

    关于少年儿童和婴幼儿血压问题,决不是上述十点可以概括的,但掌握这十
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你认识、把握,从而控制娃娃们的血压,给他们一个健
康的童年,也减少他们成年后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风险。

      9.如何早期发现高血压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从娘胎里带来的或者小时候就得上的,不是没有,但相对来说还是很少,绝大部分都有一个起点。可惜的
是,很多人都不会重视自己高血压的起点,只是在某天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测量,才知道自己的血压“高了”,那时就惊诧不已。这种情况在临床中很常见,正在读这本书的你,如果以前没有测过血压,或者很久没有测量过,不妨去测一下,对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看看你自己的血压属于哪个级别。如果血压处于理想或正常水平,那是值得欣慰的;如果进入了“高级阶段”,也还可亡羊补牢,因
为你看了本书,就知道该重视自己的血压了。

    测量血压当然是判断血压状况最简便的方法,现在许多企事业单位都会为职
工安排定期体检,血压是体检中的常规项目。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享受不了定期
体检的保健福利,也有一部分人过分轻信自己的健康状况,放弃单位组织的体检,
这是很不好的。无论什么情况,你自己得拿自己的健康当回事,就血压而言,以
下几点是要注意的。

    (1 )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要定期监测血压。高血压的发生是有家族聚集性
的,对于父母有高血压的人,其患高血压病的风险比一般人要高,所以建议对有
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尤其是父母双方都患有高血压病的人,应该定期监测血压变
化,而且要注意合理饮食、坚持运动和戒烟限酒,预防高血压的发生,也就是我
们前面说到的“改写”高血压家族史,如果你们家族的高血压史在你这里拐了弯,
那你就是家族的功臣,至少减少了留给后代的聚集性风险。

    (2 )人人都不可忽视自己的血压,尤其是肥胖、吸烟的人。在任何场合有
机会就应测量一下自己的血压,包括家里、医务室和医院。家中有高血压病人时,
不光病人要常测血压,全家人也都应测量血压。如果每次测血压方法正确,发现
在不同日3 次测出的血压都显示收缩压达到140 和(或)舒张压达到90mmHg,而
无应激事件的发生,就应该确认自己患高血压。当血压达130 ~140/85~89mmHg
时,就要引起注意了。

    (3 )35岁以上的人应勤测血压。高血压患病率是随年龄增长逐步递升的。
但是前面说了,很多人随着年岁的增长,并没有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找医
生看病很寻常,但找医生测血压的很罕见。有的人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有测过血
压,等到发生脑卒中、半身不遂了才发现血压超过200/120mmHg ,这种情况是可
悲的。因为如果早知自己的血压超标而采取措施,也就不会脑卒中、半身不遂了。
所以,要定期测量血压,千万不要由于无知或惰性而早年致残或死亡!建议成年
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35岁以上的人应勤测血压,最好是3 个月左右测一次。
至于为什么是35岁,没有特别的理由,一般认为35岁是进入中年的开始,如果你
愿意把勤测血压的年龄提前一些,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血压测量是可靠的,但我们也可以通过高血压的一些症状来判断自己是否患
有高血压。掌握这些很重要,因为即使你勤测血压(比如3 个月一次),每次测
量之间还是有一个间隔,这期间也可能患上高血压病。有一点需要说明并强调,
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通常缓慢而悄无声息,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半数高血压病人
可以无症状。但血压高时也可能出现以下表现:时有头痛,并伴有后脖梗子僵硬
或肩膀酸痛;常感头晕脑胀,伴有眼花;常会感到两耳内有“滋儿滋儿”的尖调
声,好像往脑袋里钻,心里烦躁;睡不好觉,夜梦多,起床后精神差、注意力不
能集中、健忘;总感全身疲倦、酸软无力、手脚麻木。

    当然,以上症状均不是高血压特有的表现,但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该想到
有可能是得了高血压病,最好赶紧测量一下血压。

    有时候,血压会突然升高,而且升高的幅度比较大,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有以
下表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眼睛看不清东西;突然发生鼻出血;有的甚至
发生抽搐、不能说话、不省人事。

    出现以上表现时都提示情况紧急,应该迅速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呼救或尽快
送往医院,同时应赶紧测量血压,若出现血压高于200/130mmHg 或是单纯收缩压
高于200mmHg 以及单纯舒张压高于130mmHg ,则表明病情危重。

       10. 如何监测和测量血压

    监测是一个比测量要求更高一些的概念,测量是静态的、点状的,监测则是动态的、线状的,我们普通人所把握的监测,没有医学
上的那么严格,但也必须是有计划性、延续性,如果只是想起来测量就测量,想不起来就拉倒,那就谈不上监测。

    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些血压测量的基本知识。

    最直接的方法当然是到医院测量,但一般情况下比较费事,因为医院一般没
有专门从事血压测量的科室,即使你只想测量一下血压,也得排队挂号、候诊,
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相当麻烦的。如果你家附近有社区医院或者正规诊所,
能联系测量血压,那倒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觉得上医院或诊所测量血压不方便,你最好自己购买测量血压的仪器,
自己测量血压,我把它叫做“自助测压”。自助测压最大的好处是全家人甚至朋
友、邻居都可以共享;由于有仪器在身旁,也会起到提示测量的作用;另外有一
个大家会忽视的好处,就是由于测压是一项事务,不断地做下去,会强化你对自
己健康状况的感知,这是很重要的额外收获。下面我谈的测量血压就是针对自助
测压。

    自助测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使用专业仪器,二是使用便利的电子仪器。

    专业测量血压的仪器就是医院使用的水银柱血压计,在医疗器械商店可以买
到。水银柱血压计最大的好处是结果较准确,缺点是操作不太方便,如果你按以
下的方法一步一步做,就可以很好地测量血压。

    测量血压前,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 ~10分钟,不要紧张,尽量使自己放松,
最好在30分钟内不要运动,不要吸烟、喝咖啡,不要憋尿。

    测量血压的最佳时间是早上起床前、午饭前、睡觉前。

    测量时,被测者仰卧或坐着,裸露右臂(最好把上衣一侧袖子脱下),手臂
伸直、放松,手掌心向上,不要握拳,肘部与心脏处于同一高度。

    将袖带紧贴皮肤缠在上臂上,松紧程度以能伸进一个手指为佳。使袖带的下
缘在肘窝以上3 厘米。检查者将听诊器放在肘窝的肱动脉处(摸肘窝动脉搏动最
明显的地方)。

    挤压气囊向袖带内快速充气,同时听诊,待肱动脉搏动声消失后,再充气使
汞柱再升高20mmHg(通常血压正常者充气到150mmHg 就可以了,如果有头痛、头
晕症状或既往有高血压的患者可以充气到180mmHg ,如果这个数值仍能听到搏动,
再继续充气20mmHg),然后以恒定速度缓慢放气,仔细听放气过程中肱动脉搏动
声的第一响与最后一响。听到第一响时对应的刻度数就是收缩压;听到最后一响
时对应的刻度数就是舒张压。

    给老年人测量血压时,不要等到完全听不到搏动声才读数,应在肱动脉搏动
声明显突然变弱时就读数。给儿童测血压前面说过,一定要用儿童专用的袖带,
不能用成人的代替,否则测量出的血压会低于血压的实际数值;应记下收缩压、
舒张压变音点和舒张压消音点3 个值。

    高血压病人每天测量1 次即可。有的患者在家每天测量血压5 ~6 次甚至更
多,我不建议这样测量。血压在一天之中难免有一定波动,但变化一般不超过40mmHg,
血压稍高些或稍低些可以接受,但有的患者就特别紧张,企图含服短效降压药物
快速降压,结果人为造成血压更大波动。

    水银柱血压计同样要每年校正一次,否则时间长了也不准。拿到医院和医院
的水银柱血压计校对即可。

    电子血压计最近几年迅速进入大众家庭,电子血压计虽可能不如水银柱血压
计准,但电子血压计确实方便,一个人就可以测量血压,体积很小,出差携带也
很方便。

    使用电子血压计同样也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

    首先电子血压计应选择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
不要选用手指血压计或腕式血压计。选购血压计产品没必要盯住名牌或高档(不
同档次的电子血压计价格差别很大,从上百元到上千元的都有),选购售后服务
正规的品牌产品,如果是伪劣产品,计数误差太大,那样的测量结果就会误导,
测量结果数字太低会让你放松警惕甚至贻误病情,太高又会加重你的心理负担,
着急闹心,没有高血压也成了高血压了。

    使用电子血压计前,建议到医院或卫生站与水银柱血压计进行比对,电子血
压计不像水银柱血压计那样有校准功能,但是你可以自己来一个“心理校准”,
就是与水银柱血压计做一个比较,看看两者之间的数差,每次测量的时候围绕这
个数差做加减法,仍然可以粗略估计出你真实的血压值。

    电子血压计一般都有使用说明书,你可以按照说明书的指导操作,如果没有
说明书的电子血压计,建议你不要买。

    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其他注意事项和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是一样的,但
有一项需要特别的提醒,测量血压不仅是看你的血压是多少,还要看血压波动大
不大,因为血压波动大容易发生脑卒中。

全球公众传媒摘编:魚鮃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